我們現在在哪裡
香港的發電一向依賴骯髒、高碳排放、並造成嚴重污染的煤。中電及港燈近年開始逐漸轉用天然氣發電,以減低碳排放量。
香港亦從大亞灣核電廠輸入電力,以滿足本地約25%的電力需求。政府估算可再生能源只可佔香港發電燃料組合的3-4%,但這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估算。
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估計,10%的電力可以從可再生能源而來。
零排放的能源企業,為所有人提供清潔能源
能源 領域香港的發電一向依賴骯髒、高碳排放、並造成嚴重污染的煤。中電及港燈近年開始逐漸轉用天然氣發電,以減低碳排放量。
香港亦從大亞灣核電廠輸入電力,以滿足本地約25%的電力需求。政府估算可再生能源只可佔香港發電燃料組合的3-4%,但這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估算。
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估計,10%的電力可以從可再生能源而來。
政府若更積極改變發電燃料組合,建構可持續的電網,香港可以減低70%的直接碳排放。除了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組合外,政府應竭力發展與電網相關的科技。此外,政府應研究核電的使用安全,並考慮本地電力廠可否輸入碳捕獲和儲存的科技。除此之外,以上的電力供應政策必須配合鼓勵家庭節省能源的措施,才能最有效地減低香港的碳排放。
因此香港需要:
總括而言,以上政策還需要與下列政策配合:
在作出這些改變的同時,我們必須滿足香港以安全,可靠,可用和可負擔的電力供應。
政府若更積極改變發電燃料組合,建構可持續的電網,香港可以減低70%的直接碳排放。除了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組合外,政府應竭力發展與電網相關的科技。此外,政府應研究核電的使用安全,並考慮本地電力廠可否輸入碳捕獲和儲存的科技。除此之外,以上的電力供應政策必須配合鼓勵家庭節省能源的措施,才能最有效地減低香港的碳排放。
因此香港需要:
總括而言,以上政策還需要與下列政策配合:
在作出這些改變的同時,我們必須滿足香港以安全,可靠,可用和可負擔的電力供應。
碳捕獲:在燃燒化石燃料發電時捕集二氧化碳的技術,因此不會將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
碳儲存:二氧化碳經過壓縮和運輸後,儲存在地球表面以下幾公里的多孔地質岩層中,以防止二氧化碳排放洩漏到大氣中
要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作出改變,請繼續向下探索我們可以如何做出貢獻。
研究香港能否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核電,本地落實碳捕獲和儲存科技,並為電力公司提供實施需求管理的框架。
積極使用可再生能源科技。
減少日常用電量,降低對本地電網的負荷。
正如在沙灘上行走會留下足印,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亦會釋放溫室氣體,產生所謂的「碳足印」。碳足印代表著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所有我們擁有的、享用的,例如食物、衣服、交通,都與香港的碳足印有密切關係。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估算,如果全球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如香港人一樣,我們需要4.2個地球才能滿足對自然資源的需求。為了訂立有效減碳、有針對性的政策,我們需要了解香港以及每個人的碳足印是多少,以及碳排放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