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在哪裡
樓宇的用電佔香港總用電量的90%,並為本地製造超過60%的碳排放。其中,冷氣機是最大的元凶,佔商業能源使用量的24%。可是,目前樓宇的能源效益未能達到最佳化的效果,而相關政府措施的成效不大,所訂立的建築和審核標準亦不足夠。
提高建築效率,建立更好明天
建築物能源效益 領域樓宇的用電佔香港總用電量的90%,並為本地製造超過60%的碳排放。其中,冷氣機是最大的元凶,佔商業能源使用量的24%。可是,目前樓宇的能源效益未能達到最佳化的效果,而相關政府措施的成效不大,所訂立的建築和審核標準亦不足夠。
商業類型建築需要為建築物中超過75%的排放量負責,其餘排放量來自住宅類型建築。 私人住宅和公共住房是住宅類型中的兩個主要排放者。
建築物的節能減排對實現香港的淨零排放至關重要。 目前,香港政府主要依靠從供應方或燃料組合來減少建築物的溫室氣體排放,但實際上物業的使用者也需要作出改變。
商業類型建築需要為建築物中超過75%的排放量負責,其餘排放量來自住宅類型建築。 私人住宅和公共住房是住宅類型中的兩個主要排放者。
建築物的節能減排對實現香港的淨零排放至關重要。 目前,香港政府主要依靠從供應方或燃料組合來減少建築物的溫室氣體排放,但實際上物業的使用者也需要作出改變。
香港的新舊大廈都需要進行優化工程來發揮最大的能源效益。以引起公眾對目前樓宇的能源效益的關注作為基礎,政府需要收緊現行政策、採用更嚴格的標準,並推廣隔熱層等科技概念,從建築設計方面增加大廈可持續性的考慮。政府亦須設立地區項目和能源憲章以推動市民付諸行動,從源頭減低對電力的需求。另外,我們應撇開「小修小補」的心態,用「徹底改造」的思維對待能源效益優化的工作,以綠色、可持續性作為起點,來徹底反思現有的政策和科技。
升級現有系統,以提高能源效率並減少能源消耗。
樓宇更新對節能有更大的貢獻,採用節能系統可以把樓宇能源需求降低。我們可以重新校驗為起點去探索新的樓宇更新機會。並建立一個財務上自給自足的更新方案和計劃。當然項目資金也可以來自貸款和績效合同。
新科技為生活帶來改變,廣受到市民的歡迎。 根據2016年消費者委員會的研究,有78%的受訪者表示會購買節能電器。 76%的受訪者會選擇容易操作,方便,但無損原有功能的設備。現有的智能技術能滿足了以上三項要求。 從長遠來看,智能技術雖然價格昂貴,但由於能耗降低和能效更高,因此可以節省資金。
在建築物中安裝新設備可以增加能源效益。
重新校驗幾乎不需要資金投入,雖然節能的幅度也不甚顯著,但不失為節能的好辦法。香港現時只有10至15個發展商有能力去實施。 因為必須對員工進行深入的培訓。 而政府只針對政府建築物進行重新校驗計劃。 我們建議逐步擴展到其他類型的建築物,包括現有的公共建築物,商業建築物,以減少運營能耗並提高社會的整體能效。
要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作出改變,請繼續向下探索我們可以如何做出貢獻。
以零碳為目標,逐漸收緊建築相關的審核、能源效益標準,並確保樓宇管理重視建築實用性和效能。
積極尋找 「重新校驗」的機會,促進目前樓宇節能,「改善」、「改造」大廈供電系統的機會。
透過改變日常習慣,減低家居對電力的需求。
正如在沙灘上行走會留下足印,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亦會釋放溫室氣體,產生所謂的「碳足印」。碳足印代表著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所有我們擁有的、享用的,例如食物、衣服、交通,都與香港的碳足印有密切關係。